马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胸外科
老年人脑血管的改变主要有血管壁增厚、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速度减缓、微循环障碍、脑动脉硬化等。这些改变可能增加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的风险。
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胶原沉积导致血管壁增厚。这种改变会使血管管腔狭窄,影响脑部供血效率,可能引发慢性脑缺血。长期高血压会加速这一进程,血管壁增厚也是脑小血管病的典型病理特征。
脑血管中弹性纤维断裂和钙化导致血管顺应性降低。弹性下降的血管难以有效调节血压波动时的血管舒张功能,在体位变化时易出现脑灌注不足。这种改变与年龄相关的血管胶原蛋白交联增加密切相关,也是老年性眩晕的潜在诱因。
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减退导致脑血流速度普遍降低,尤其在基底节区和白质区域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得脑组织氧供减少,可能表现为执行功能下降和步态异常。颈动脉超声常可观察到老年患者平均血流速度较年轻人下降。
脑微血管密度减少和毛细血管迂曲度增加构成微循环障碍。血脑屏障完整性受损可能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与脑白质疏松的发生相关。微循环病变在MRI上常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重要病理基础。
脑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脂质沉积导致动脉僵硬度增加。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最易受累,可能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动脉硬化程度可通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量评估,是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指标。
建议老年人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出现头晕头痛或认知功能下降时应及时进行脑血管评估,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他汀类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也有助于延缓脑血管老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