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大为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新生儿外科
孩子尿床可能由遗传因素、睡眠过深、膀胱容量小、心理压力、泌尿系统感染等原因引起。尿床在医学上称为遗尿症,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5岁以上儿童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持续3个月即可诊断。
若父母有遗尿史,孩子尿床概率显著增高。这类情况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建议家长记录排尿日记,通过行为训练如夜间定时唤醒、控制睡前饮水量等方式改善。避免因此责备孩子,减轻其心理负担。
儿童大脑皮层对排尿控制中枢的抑制功能未完善,深睡眠时难以感知膀胱充盈信号。家长需限制孩子睡前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可尝试使用尿床报警器建立条件反射。
部分儿童膀胱发育较慢,功能性容量低于同龄人。白天可进行膀胱训练,如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但单次尿量不应超过膀胱安全容量。避免摄入含咖啡因饮料。
入学、二胎家庭等环境变化可能诱发应激性遗尿。家长需关注孩子情绪变化,通过绘画、游戏等方式疏导焦虑。严重时可寻求儿童心理医生帮助,不建议自行使用镇静类药物。
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尿频尿急等症状,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等。若伴随排尿疼痛、尿液浑浊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呋喃妥因等抗菌药物,须严格遵医嘱用药。
对于持续尿床的儿童,家长应建立规律作息,晚餐后2小时限制液体摄入,睡前排空膀胱。可配合中医推拿如揉按关元穴等辅助治疗。记录3天以上排尿日记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切忌自行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等处方药。多数原发性遗尿症随年龄增长自愈,若12岁后仍未改善需排查隐性脊柱裂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