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尿常规正常但小便疼痛可能与尿道炎、膀胱过度活动症、间质性膀胱炎、泌尿系统结石、心理因素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非感染性尿道炎可能由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引起。尿道黏膜受到损伤时会出现排尿疼痛,但尿常规检查可能无异常表现。常见刺激因素包括过度清洁、异物摩擦、避孕套过敏等。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选择棉质内裤有助于缓解症状。
膀胱逼尿肌异常收缩会导致尿频尿急伴排尿疼痛,尿常规检查通常无异常。该病症可能与神经系统调节异常、膀胱感觉过敏等因素有关。盆底肌训练、膀胱训练等行为疗法可改善症状,必要时需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确诊。
慢性膀胱炎症性疾病可表现为膀胱区疼痛和排尿不适,早期尿常规可能正常。典型症状包括膀胱充盈时疼痛加重、排尿后缓解。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黏膜出血点,需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案。
微小输尿管结石或膀胱结石移动时可能刺激尿路产生疼痛感,但尚未引起明显尿液改变。结石移动可能伴随突发性绞痛,B超或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增加饮水量促进结石排出,剧烈疼痛需及时就医处理。
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可能放大排尿不适感,形成排尿疼痛的主观症状。长期精神紧张会导致盆底肌群痉挛,产生功能性排尿障碍。心理疏导结合放松训练可缓解症状,必要时需排除器质性疾病。
出现排尿疼痛症状时应记录排尿日记,观察疼痛与饮食、活动的关系。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避免憋尿和过度劳累。限制咖啡、酒精、辛辣食物摄入,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若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血尿、发热等情况,需尽快到泌尿外科就诊完善膀胱镜、尿培养等检查。中老年患者还需排除泌尿系统肿瘤可能,绝经后女性要考虑雌激素缺乏引起的尿道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