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宝宝发烧伴随肛门发红可能与尿布疹、肠道感染、过敏反应、肛周脓肿、川崎病等原因有关。肛门发红常见于局部刺激或感染,发热则提示存在全身性炎症反应,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尿布区域长期潮湿摩擦导致皮肤屏障受损,粪便和尿液刺激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肛周皮肤潮红伴粟粒状皮疹,严重时出现糜烂渗出。需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水清洗,涂抹氧化锌软膏隔离刺激。若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会出现卫星状红疹,需联用酮康唑乳膏。
轮状病毒或细菌性肠炎会引起腹泻,酸性粪便反复刺激肛周皮肤。患儿多伴有呕吐、蛋花汤样便,发热可达39摄氏度以上。需检测便常规明确病原体,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肛周可涂抹凡士林形成保护膜。
奶粉或辅食中的过敏原诱发变态反应,除发热外可能出现肛周湿疹样改变。常见于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皮肤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红斑伴瘙痒。需改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局部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口服氯雷他定糖浆缓解症状。
肛腺感染形成化脓性病灶,表现为肛门旁硬结红肿伴剧烈触痛,发热常超过38.5摄氏度。需超声检查明确范围,轻症可用头孢克洛颗粒抗感染,已形成波动感脓肿需切开引流。注意与肛瘘相鉴别。
急性血管炎性疾病可出现持续高热伴肛周膜状脱皮,属于全身黏膜病变的一部分。特征性表现还包括草莓舌、结膜充血和指端脱屑。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抗炎,延误治疗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瘤。
家长需保持患儿肛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冲洗并轻拍干,避免使用含酒精湿巾。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尿布,每2小时检查更换。发热期间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若肛周红肿持续加重、出现脓性分泌物或发热超过3天,须立即就医排查严重感染。记录患儿体温变化、排便性状及饮食情况,便于医生准确判断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