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耳朵背后起皮屑可能是脂溢性皮炎、银屑病、湿疹、真菌感染或接触性皮炎等皮肤问题引起的。该症状主要与皮肤屏障受损、微生物感染、过敏反应或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
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皮脂腺丰富的区域,如耳后、头皮等。可能与马拉色菌过度增殖、皮脂分泌旺盛有关。表现为红斑基础上覆盖油腻性鳞屑,伴有轻度瘙痒。可遵医嘱使用酮康唑洗剂、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或短期应用氢化可的松等弱效糖皮质激素。
银屑病属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耳后部位可能因摩擦刺激诱发。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卡泊三醇软膏、他克莫司软膏等局部用药,严重者可考虑光疗或生物制剂。
耳后湿疹多与过敏、皮肤干燥或外界刺激有关。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皲裂,可能伴随渗出和瘙痒。建议避免搔抓,使用尿素软膏等保湿剂,急性期可短期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反复发作者需排查过敏原。
耳后温暖潮湿环境易滋生真菌,如红色毛癣菌感染可导致环状红斑伴边缘脱屑。需通过真菌镜检确诊,治疗选用特比萘芬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接触洗发水、染发剂或金属饰品等致敏物质后,耳后皮肤可能出现红斑、脱屑伴瘙痒。需立即停用可疑致敏物,用清水清洗,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日常应注意耳后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清洗或使用刺激性洗护产品。洗澡后及时擦干耳后褶皱部位,可涂抹无香精保湿霜。避免搔抓患处,减少佩戴耳饰等可能产生摩擦的物品。若皮损持续加重、出现渗液或扩散,或伴随明显疼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饮食上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皮肤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