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额头下凹出现小坑怎么回事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宝宝额头下凹出现小坑可能与颅骨发育异常、外伤、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颅缝早闭或皮下组织萎缩等原因有关。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 颅骨发育异常

婴幼儿颅骨尚未完全骨化,部分区域存在生理性凹陷,如前囟门周围或额骨接缝处。若凹陷较浅且对称,无红肿压痛,可能与个体发育差异有关。日常避免局部受压,定期监测头围增长曲线即可。

2. 外伤性凹陷

头部受到撞击可能导致颅骨线性骨折,表现为局部凹陷。多伴有外伤史、皮下淤青或哭闹拒碰。需通过头颅X线或CT确认骨折程度,轻微凹陷可自行复位,严重者需神经外科干预。

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长期维生素D摄入不足会导致颅骨软化,出现乒乓球样凹陷。伴随方颅、肋串珠等体征。确诊需检测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治疗以补充维生素D3和钙剂为主,如胆维丁乳、碳酸钙D3颗粒。

4. 先天性颅缝早闭

颅骨缝过早闭合可导致异常凹陷或隆起,常伴有头型异常、颅内压增高症状。矢状缝早闭多见舟状头畸形,冠状缝早闭则前额凹陷。三维CT可确诊,轻度者需头盔矫正,重度需颅骨重建手术。

5. 皮下组织萎缩

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或脂肪代谢障碍可能导致皮下脂肪萎缩,形成皮肤凹陷。触诊无骨性异常,凹陷区皮肤颜色正常。通常无须特殊治疗,严重者可考虑脂肪填充术。

家长发现宝宝额头凹陷时,应记录凹陷出现时间、变化情况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按压或热敷,哺乳期母亲需保证营养均衡。建议尽早就诊儿童保健科或小儿神经外科,完善触诊、影像学等检查。日常注意补充维生素D3制剂,如星鲨维生素D滴剂,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若伴随呕吐、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