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锋主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牙齿上长肉可能是牙龈增生或牙龈瘤的表现,通常由牙菌斑刺激、药物副作用、激素变化、局部创伤、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长期口腔清洁不足导致牙菌斑堆积,刺激牙龈组织发生炎症性增生。表现为牙龈红肿、质地松软,可能伴随刷牙出血。需通过超声波洁牙清除牙结石,配合氯己定含漱液控制炎症,日常使用巴氏刷牙法维护口腔卫生。
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硝苯地平等药物可能引发药物性牙龈增生。牙龈呈现粉红色分叶状突起,质地坚韧。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行牙龈成形术。孕妇使用环孢素期间也需加强口腔监测。
青春期、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可导致牙龈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妊娠期龈瘤。表现为单个紫红色肿物,易出血。产后多数可自行消退,严重者需手术切除。期间可用生理盐水含漱减轻症状。
不良修复体边缘或尖锐牙尖持续摩擦牙龈,可能诱发反应性增生。可见局限性肉芽组织增生伴溃疡。需调磨刺激物,配合康复新液促进创面愈合。反复发作的创伤性纤维瘤需手术彻底切除。
罕见遗传性疾病如家族性纤维瘤病可导致牙龈弥漫性增生。表现为全口牙龈呈结节状增厚,可能影响牙齿萌出。需多学科联合治疗,采用牙龈切除术结合正畸干预,术后需长期随访防止复发。
建议每日使用牙线清洁牙缝,选择软毛牙刷避免机械刺激。牙龈增生持续增大、影响咀嚼或反复出血时,应及时到口腔外科就诊。术后需禁食辛辣食物,定期复查防止复发。孕妇及长期服药者应每三个月进行专业口腔检查,早期发现异常可进行保守治疗。遗传性牙龈增生患者需建立终身口腔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