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怎么回事

赵蕾 副主任医师

赵蕾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可能与遗传因素、运动过量、饮酒、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因素有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脂检测中的一项指标,通常被称为好胆固醇,适度偏高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异常升高可能与某些疾病相关。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基因突变导致肝脏合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力增强,属于生理性偏高。这类情况通常无须特殊干预,但建议定期监测血脂水平,避免合并其他血脂异常。

2、运动过量

长期高强度运动可能刺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合成增加。运动员或健身人群可能出现该现象,需注意调整运动强度,保持有氧与无氧运动的平衡,避免引发横纹肌溶解等并发症。

3、饮酒

酒精摄入会暂时性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尤其红酒中的多酚类物质可能促进其合成。但长期饮酒可能损伤肝功能,建议控制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4、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胆固醇代谢,导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偿性升高。患者常伴心悸、消瘦等症状,需通过甲功检查确诊,可采用甲巯咪唑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5、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这种自身免疫性肝病会导致胆汁淤积,引发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升高。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黄疸,需通过肝功能检测和抗线粒体抗体检查确诊,常用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

对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情况,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摄入。规律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若伴随其他血脂指标异常或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完善甲状腺功能、肝脏超声等检查,排除病理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