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感冒可能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环境温度变化、过敏反应、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感冒是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多数情况下可自行缓解,但需警惕并发症。
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是小儿感冒的主要病原体。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污染物品侵入上呼吸道,导致黏膜充血水肿。患儿可能出现发热、咽痛等表现,病毒性感冒具有自限性,一般无须特殊用药,可适当补充水分观察病情变化。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低,易受病原体侵袭。早产儿、未母乳喂养的儿童风险更高。家长需注意保持规律作息,按时接种疫苗,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反复感冒者建议检测免疫功能。
骤冷骤热会导致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下降。秋冬季节室内外温差大时,儿童汗腺调节能力较差,衣物增减不及时易诱发感冒。建议保持室内18-22℃的适宜温度,外出时做好颈部、胸背部保暖,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
过敏性鼻炎患儿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后,可能出现类似感冒的鼻部症状。这类情况常伴有眼痒、阵发性喷嚏等特征,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周需考虑过敏因素。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必要时使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
缺乏维生素A、锌等微量元素会影响呼吸道黏膜完整性。长期挑食或饮食不均衡的儿童更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日常应保证蛋奶、深色蔬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的摄入,严重缺乏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营养素制剂。
预防小儿感冒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养成勤洗手习惯,流感季节避免接触发热患者。感冒期间应保证充足休息,少量多次饮用温水,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症状,或病程超过1周无改善,应及时就医排除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家长不要自行给儿童服用复方感冒药,2岁以下幼儿尤其需谨慎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