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器原理是什么

张天奇 副主任医师

张天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牙齿矫正器主要通过持续施加温和的力学作用引导牙齿移动至目标位置,其核心原理涉及生物力学改建与牙槽骨代谢调节。矫正器主要分为固定托槽类、隐形矫治类、功能矫治器三大类型。

1、固定托槽矫治器

通过粘接在牙面的金属或陶瓷托槽与弓丝配合产生矫治力。弓丝弹性形变产生的回弹力持续作用于牙齿,牙周膜受压侧发生骨吸收,受牵拉侧形成新骨沉积,实现牙齿三维移动。传统金属托槽需定期加力调整,自锁托槽可降低摩擦力提高效率。

2、隐形矫治技术

采用计算机三维建模设计系列透明牙套,每副牙套施加0.2-0.3毫米位移量。高分子材料产生的弹性形变力作用于牙冠,通过周期性更换牙套实现渐进式移动。优势在于可视化预测治疗效果,便于清洁维护。

3、功能矫治装置

主要用于颌骨发育异常的青少年,通过肌肉功能力与咬合诱导改变颌骨生长方向。如下颌前导器刺激髁突生长,腭扩弓器打开腭中缝促进上颌横向发育。此类装置需配合生长发育高峰期使用。

4、支抗控制机制

微型种植体、头帽等辅助装置可提供绝对支抗,防止非目标牙齿移动。种植体支抗能实现整体内收前牙,避免传统交互支抗导致的磨牙前移。精确控制支抗是复杂病例矫治成功的关键因素。

5、组织改建过程

机械力作用下牙周膜血管通透性增加,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活性改变。压力侧RANKL信号通路激活促进骨吸收,张力侧BMP-2表达上调诱导骨形成。此生物学反应需持续4-6周完成一个改建周期。

牙齿矫正需遵循生物渐进原则,每月移动量不宜超过1毫米。治疗期间需加强口腔清洁,避免过硬黏性食物,定期复诊监测牙根及牙周状况。不同矫治器适应症各异,建议经正畸专科医师评估后选择个性化方案,矫正后需长期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