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焦虑怎么自我治疗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抑郁焦虑可通过调整作息、适度运动、放松训练、社交支持和情绪记录等方式自我治疗。抑郁焦虑通常由压力过大、性格因素、脑内化学物质失衡、创伤经历和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调整作息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情绪,建议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避免熬夜或过度睡眠。白天适当接触阳光,帮助调节褪黑素分泌。睡前减少电子设备使用,可通过阅读或温水浴放松身心。长期作息紊乱可能加重焦虑抑郁症状。

2、适度运动

每周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能促进内啡肽分泌改善情绪。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过度疲劳。瑜伽和太极等舒缓运动可同步调节呼吸与肢体协调。运动后建议补充水分和适量蛋白质。

3、放松训练

腹式呼吸法可快速缓解急性焦虑,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缓慢收缩腹部。渐进式肌肉放松从脚部开始逐步收紧再放松各肌群。正念冥想每天练习有助于觉察当下感受。这些方法需要重复进行才能形成条件反射。

4、社交支持

与亲友保持适度联系,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减少孤独感。交流时避免过度倾诉负面情绪,可共同参与轻松娱乐活动。遇到困难时明确表达需求,接受他人帮助。但需注意远离持续带来负面情绪的人际关系。

5、情绪记录

每日记录情绪波动与触发事件,使用量表评估情绪变化趋势。通过书写梳理混乱思绪,发现负面思维模式。定期回顾记录可识别改善或恶化的征兆。记录本应随身携带方便及时填写。

抑郁焦虑自我治疗期间需保持耐心,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改善。建议每天固定时间练习放松技巧,逐步建立健康生活习惯。饮食上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坚果等食物,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若自我调节效果不佳或出现自杀念头,须立即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开具舍曲林、帕罗西汀或文拉法辛等抗抑郁药物,配合认知行为治疗可获得更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