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胃镜诊断慢性胃炎主要通过观察胃黏膜的充血水肿、糜烂出血、萎缩性改变等特征性表现。胃镜检查可直接发现黏膜色泽变化、血管纹理显露、黏液分泌异常等典型征象,同时可进行组织活检以明确病理类型。
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常呈现暗红色或灰白色,与正常胃黏膜的橘红色形成明显对比。萎缩性胃炎可见黏膜变薄,部分区域出现苍白色斑片。胆汁反流性胃炎可见黏膜黄染,这些色泽改变是胃镜下的重要视觉诊断依据。
胃黏膜萎缩时由于腺体减少,黏膜下层血管网可透过变薄的黏膜层清晰显现。胃镜下可见树枝状或网状分布的红色血管,尤其在胃体部表现明显。这种血管透见现象是诊断萎缩性胃炎的关键指标之一。
慢性胃炎患者常见黏液分泌增多,胃镜下可见黏膜表面覆盖大量黏稠黏液,需注水冲洗后才能观察黏膜细节。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则表现为黏液分泌减少,黏膜表面干燥失去光泽。黏液性状改变对判断炎症活动度具有参考价值。
活动性慢性胃炎在胃镜下可见多发点状或片状黏膜糜烂,表面覆盖白苔或血痂。糜烂灶周围常有充血水肿带,触碰易出血。这些表现提示黏膜防御机制受损,是判断炎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胃镜检查时需在可疑病变处钳取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慢性胃炎的组织学特征包括炎性细胞浸润、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等改变。活检能明确胃炎类型及严重程度,同时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慢性胃炎患者日常需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酒精摄入。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面条等,少量多餐减轻胃部负担。可适量食用山药、南瓜等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紧张。若出现持续上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应及时复查胃镜,根据医生建议规范用药治疗。定期随访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预防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