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胸外科
休克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意识模糊等症状。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分布性休克、梗阻性休克四种类型,主要由失血、心脏泵功能衰竭、血管扩张、血流受阻等原因引起。
休克早期由于外周血管收缩,皮肤血流减少,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等表现。这种症状在失血性休克中尤为明显,可能伴随皮肤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需立即监测血压、心率,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
休克时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汗腺分泌增多,同时外周血管收缩造成肢体末端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手脚湿冷、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这种情况在感染性休克早期即可出现,需注意监测中心体温与肢端温差。
休克代偿期会出现心率增快、脉搏微弱难以触及,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减少。心源性休克可能出现交替脉,失血性休克常见脉搏超过120次/分。需立即进行心电图监测,评估有无心律失常。
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导致尿量每小时少于0.5毫升/公斤体重,是判断休克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常见于创伤性休克,可能伴随血肌酐升高。需留置导尿管精确记录尿量,警惕急性肾损伤。
脑灌注不足会引起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多见于休克晚期。神经源性休克可突发意识丧失。需评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保持气道通畅,避免脑缺氧造成不可逆损伤。
休克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但避免过热。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快速补液,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根据休克类型针对性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或血液净化治疗。恢复期应逐步增加营养摄入,预防深静脉血栓,定期复查器官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