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痛风患者关节疼痛的特点主要有突发性剧烈疼痛、单关节受累、夜间发作、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引发的炎症反应,典型表现为第一跖趾关节急性发作。
痛风性关节炎疼痛常突然发作,约90%患者在24小时内达到疼痛高峰。疼痛程度多呈刀割样或撕裂样,患者常描述为生平最剧烈疼痛之一。这种急性发作与尿酸钠结晶触发中性粒细胞聚集释放炎症介质有关,常见诱因包括高嘌呤饮食、饮酒、外伤或剧烈运动。
约70%首次发作累及单侧第一跖趾关节,称为足痛风。随着病程进展可波及踝关节、膝关节等下肢大关节,但通常仍保持不对称性。尿酸结晶偏好沉积在温度较低的外周关节,且这些部位软骨血管较少不易清除尿酸。
超过50%发作发生在夜间或凌晨,与夜间体温下降、呼吸性酸中毒导致尿酸溶解度降低有关。睡眠时关节活动减少也使结晶更易沉积,同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夜间分泌减少削弱抗炎作用。
急性期关节表现为典型炎症四联征: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肿胀及压痛。关节腔积液可导致明显肿胀,皮肤紧绷发亮,甚至出现脱屑。这些表现与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症因子大量释放相关。
受累关节常因疼痛和肿胀导致主动及被动活动均受限,患者可能出现跛行或完全不能负重。严重时轻微触碰床单即可诱发剧痛,这种痛觉过敏与炎症导致外周神经敏感化有关。
痛风患者日常需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的摄入,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避免关节受凉、穿宽松鞋袜减少摩擦,急性期应严格制动并抬高患肢。建议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长期未控制的痛风可能造成关节畸形和肾功能损害。发作期间可局部冷敷缓解症状,但禁止热敷以免加重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