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肾病科
尿路感染治疗的关键是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配合充分补液和局部护理。主要干预措施包括病原体检测、敏感抗生素选择、排尿习惯调整、会阴清洁管理以及复发预防策略。
尿培养和药敏试验是确定致病菌的核心方法。大肠埃希菌占尿路感染病原体的多数,其他常见菌包括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明确病原体后可针对性选择抗生素,避免经验性用药导致的耐药性。门诊患者可先进行尿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酯酶或亚硝酸盐阳性时需进一步培养。
轻中度感染可选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呋喃妥因或头孢类抗生素。复杂性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使用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等。治疗周期通常为3-7天,但前列腺炎相关感染需延长至2-4周。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保持每2-3小时主动排尿一次,避免膀胱过度充盈。排尿后可采用双次排尿法,即间隔数分钟再次尝试排尿以减少残余尿量。夜间饮水量控制在200毫升以内,减少起夜次数但晨起后需立即排空膀胱。
女性排便后应从前向后擦拭,避免肠道菌群污染尿道口。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冲洗液破坏正常菌群。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可冲刷可能进入尿道的细菌,建议活动前后各饮水200毫升。
半年内复发超过3次需排查泌尿系统畸形或免疫功能异常。绝经后女性可考虑局部雌激素治疗改善黏膜防御功能。蔓越莓制剂中的原花青素可能抑制细菌黏附,但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长期低剂量抗生素预防需严格评估指征。
尿路感染患者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均匀分配在白天摄入。可适量食用西瓜、梨等利尿水果,避免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穿着透气棉质内裤并勤换洗,游泳后及时更换泳衣。存在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考虑接种相关疫苗。治疗后1周应复查尿常规,症状持续或加重需进行泌尿系超声检查排除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