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大为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新生儿外科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是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需在42天内复筛。听力筛查主要采用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两种方法,筛查结果受新生儿状态、耳道分泌物、设备灵敏度等因素影响。
新生儿听力初筛应在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此时新生儿外耳道胎脂已基本吸收,中耳羊水也基本排出,可减少假阳性结果。初筛多采用耳声发射法,操作简便快捷,对新生儿无创伤。若在分娩机构未完成初筛,需在出生后1个月内补筛。
初筛未通过者需在出生后42天内进行复筛。复筛建议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技术,可更准确评估耳蜗至脑干的听觉通路功能。早产儿、低体重儿等高风险群体即使初筛通过,也建议在矫正月龄3个月时复查。复筛仍不通过需转诊至听力诊断中心。
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应在3个月内完成听力学诊断评估。诊断性检查包括诊断型听性脑干反应、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声导抗测试等组合检查。6月龄前明确诊断有助于早期干预,避免影响语言发育。极重度耳聋患儿需在6月龄前考虑人工耳蜗植入评估。
确诊为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婴儿应在6月龄前开始干预。轻度至中度耳聋可先配戴助听器,重度以上需评估人工耳蜗手术指征。同时需开展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家长需学习亲子互动技巧。干预越早,语言发育结局越好,最佳干预期为出生后6-12个月。
通过筛查的新生儿仍需定期随访,建议在6月龄、12月龄、2岁、3岁进行听力监测。高风险儿童每半年随访一次至3岁。随访内容包括行为测听、言语发育评估等。突发听力下降需立即就诊,常见原因包括中耳炎、遗传性迟发性耳聋等。
家长需注意观察新生儿对声音的反应,如突然声响是否引发惊跳反射、睡眠中是否会被大声惊醒等。日常避免使用棉签清理耳道,哺乳时保持头高位防止呛奶引发中耳炎。居住环境噪声应控制在50分贝以下,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嘈杂环境。若发现孩子对呼唤无反应、语言发育迟缓等情况,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复查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