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婴儿咬牙咯吱响可能与出牙期牙龈不适、情绪紧张、缺钙、耳部感染、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观察伴随症状,必要时就医排查病理因素。
6个月至3岁婴幼儿乳牙萌出时,牙龈肿胀可能引发无意识磨牙行为。此时可提供牙胶或冷藏磨牙棒缓解刺激,避免使用硬物摩擦牙龈。多数情况下随着牙齿萌出完成,症状会自然消失。
环境变化或过度疲劳可能导致婴儿神经性磨牙。家长需保持规律作息,睡前进行抚触按摩帮助放松。持续超过两周的频繁磨牙建议记录发作频率,供医生评估是否存在焦虑诱因。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可能出现夜间磨牙伴多汗、枕秃。母乳喂养婴儿需每日补充维生素D制剂,配方奶喂养儿应计算奶量中维生素D摄入是否达标。确诊需通过血清钙磷检测和腕部X线检查。
中耳炎患儿可能通过磨牙缓解耳部压力感。家长需注意是否伴随抓耳、发热或分泌物,急性感染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等抗生素,慢性病例需耳鼻喉科评估鼓膜情况。
胃食管反流或肠绞痛时,婴儿可能通过磨牙转移腹部不适。建议少量多次喂养,哺乳后保持竖抱姿势。反复发作可考虑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严重反流需排查幽门狭窄。
日常护理中应定期清洁婴儿口腔,避免睡前过度兴奋。若磨牙伴随睡眠呼吸暂停、发育迟缓或牙齿异常磨损,需及时就诊儿童保健科或口腔正畸科。哺乳期母亲需注意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配方奶应选择适合月龄的强化配方。记录磨牙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不建议自行使用镇静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