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严重程度需根据具体病情判断,多数情况下室性早搏风险更高,但两者均可能因基础心脏病加重危害。早搏的临床意义主要与发生频率、伴随症状及心脏结构异常有关。
房性早搏起源于心房,通常表现为心跳提前且代偿间歇不完全。这类早搏在健康人群中较常见,可能与饮用咖啡、情绪紧张或疲劳等生理因素相关。部分患者会感到心悸或心跳停顿,但多数不影响血流动力学。若合并心房扩大、心力衰竭等器质性心脏病,频繁房性早搏可能诱发房颤,需通过动态心电图评估后使用普罗帕酮、美托洛尔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室性早搏起源于心室,其代偿间歇完全且更容易影响心脏泵血功能。频发或多源性室性早搏可能提示心肌缺血、心肌病等严重病变,甚至诱发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对于有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医生可能建议胺碘酮或索他洛尔治疗,必要时需行射频消融术。但部分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若无症状且心功能正常,可暂不干预。
建议早搏患者避免吸烟、饮酒及过度劳累,定期监测心电图。若出现头晕、胸痛或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可适当补充镁、钾等电解质,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减少早搏发作。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