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产后大出血一般发生在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少数情况可能延迟至产后6周内。产后大出血的高危时段主要有胎盘娩出期、产后2小时内、产后24小时内三个阶段,出血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
产后大出血最常见于胎盘娩出后,此时子宫需通过收缩关闭胎盘剥离面的血窦。若子宫收缩力不足,血管无法有效闭合,会导致大量出血。这种情况多因产程延长、多胎妊娠或羊水过多引起,需立即按摩子宫并注射缩宫素。部分产妇因胎盘滞留、胎盘植入或胎盘部分剥离,影响子宫收缩,需人工剥离胎盘或手术清除残留组织。
少数情况下,产后大出血发生在分娩后2-4小时,常与未被发现的产道损伤有关。如宫颈裂伤、阴道壁血肿或会阴严重撕裂,可能因胎儿过大、急产或手术助产导致。这类出血通常呈持续性鲜红色,需缝合止血并排除凝血功能异常。极少数产妇在产后1-6周出现迟发性出血,多因胎盘附着面感染或子宫复旧不良,需抗感染治疗并促进宫缩。
产后需密切监测出血量、血压及宫底高度,早期哺乳有助于刺激宫缩。饮食应补充铁质和优质蛋白,如瘦肉、动物肝脏和深色蔬菜,避免剧烈活动。若出现头晕、心悸或恶露异常增多,应立即就医。产后42天复查需重点评估子宫恢复情况,高危产妇建议提前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