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可通过调整姿势、放松情绪、吸氧、药物治疗、就医处理等方式快速缓解。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可能与情绪紧张、贫血、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等因素有关。
立即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解开领口、腰带等束缚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平躺以免加重呼吸困难,可尝试身体前倾趴在桌面上,利用重力辅助呼吸肌工作。
焦虑发作引发的过度换气综合征可通过纸袋呼吸法改善。用牛皮纸袋罩住口鼻重复呼吸,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缓解呼吸性碱中毒。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缓慢收缩腹部,每分钟6-8次。
家中备有制氧机时可给予低流量吸氧,氧浓度控制在30%-40%,流量2-4升/分钟。慢性肺病患者需注意避免高浓度氧疗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吸氧时保持湿化瓶内有适量蒸馏水,防止呼吸道干燥。
支气管痉挛者可舌下含服沙丁胺醇气雾剂,但24小时内不宜超过8喷。心绞痛患者需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5分钟未缓解可重复使用。急性左心衰时可遵医嘱口服呋塞米片减轻肺水肿,使用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
出现意识改变、口唇紫绀、血压骤降等危象时需立即呼叫急救。心肌梗死患者需在120分钟内完成冠脉再通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重症哮喘发作可能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与极端温度刺激,戒烟并减少二手烟暴露。保持室内湿度40%-60%,定期清洗空调滤网。慢性病患者需遵医嘱规范用药,随身携带急救药物。饮食宜清淡,控制钠盐摄入,肥胖者需减重。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等,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170-年龄。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5-20厘米减轻夜间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