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勇 副主任医师

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急性胃肠炎的主要原因有饮食不洁、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药物刺激等。该疾病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1、饮食不洁

食用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是常见诱因。隔夜饭菜、生冷海鲜、未洗净的蔬菜水果可能携带致病微生物。夏季高温环境更易加速食物腐败,需特别注意食材储存与烹饪卫生。轻度症状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缓解,严重腹泻需就医排除霍乱等烈性传染病。

2、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幼儿园、养老院等集体单位易暴发流行,表现为水样腹泻伴低热。病毒性胃肠炎具有自限性,但婴幼儿及老年人需警惕脱水风险。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制剂等可辅助改善症状。

3、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是主要病原体。食用未煮熟的禽蛋、肉类或未经巴氏消毒的乳制品可能感染。典型症状包括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细菌性胃肠炎需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

4、寄生虫感染

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等寄生虫感染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地区。饮用被污染的生水或进食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可能致病,表现为慢性腹泻与营养不良。甲硝唑、替硝唑等抗原虫药物是主要治疗手段。

5、药物刺激

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化疗药物等可能损伤胃肠黏膜。长期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可导致胃黏膜糜烂,广谱抗生素可能引发菌群失调性腹泻。用药期间出现黑便或血便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就医。

预防急性胃肠炎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生冷变质食物,处理食材前充分洗手。出现持续呕吐、高热、血便或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时须及时就医。恢复期宜选择米汤、馒头等低渣饮食,逐步补充优质蛋白和电解质,避免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刺激肠道。日常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帮助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