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易发年龄是什么时候

杨小凡 主任医师

杨小凡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易发年龄主要集中在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青春期青少年及育龄期女性。该疾病的发生与铁需求增加、膳食摄入不足、慢性失血等因素有关。

1、婴幼儿期

6个月至2岁婴幼儿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胎儿期储存的铁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耗尽,而母乳或普通配方奶含铁量较低,若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强化铁米粉、红肉泥等,易导致铁摄入不足。此阶段生长发育迅速,血容量扩张快,对铁的需求量显著增加。

2、青春期

青春期青少年因身体快速发育,肌肉量和血容量大幅增长,铁需求激增。女孩月经来潮后每月经血丢失铁约15-30毫克,男孩肌肉组织发育需大量铁合成肌红蛋白。若饮食中缺乏动物肝脏、瘦肉等血红素铁来源,或存在挑食、节食等行为,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育龄期女性

20-45岁育龄女性由于月经失血、妊娠哺乳等生理特点,铁丢失量远超男性。每次妊娠需额外供应约1000毫克铁以满足胎儿发育和母体血容量扩张。长期月经过多、多次妊娠间隔短、素食饮食等因素会进一步增加贫血风险。

4、妊娠期

孕妇对铁的需求量比非孕状态增加3-4倍,尤其在妊娠中晚期,胎儿快速发育需大量铁支持。孕早期呕吐导致的摄入不足、多胎妊娠、孕前铁储备不足等情况,均可能引发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影响胎儿神经发育和母体健康。

5、老年人

65岁以上老年人因胃肠功能减退、胃酸分泌减少,影响食物中铁的吸收。慢性疾病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出血等隐性失血,以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导致的胃肠黏膜损伤,均可加剧铁缺乏。饮食单调、咀嚼困难也会限制含铁食物的摄入。

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需针对不同年龄段特点采取干预措施。婴幼儿应按时添加高铁辅食,儿童青少年需保证每日摄入适量红肉、动物肝脏,育龄女性可定期检测血清铁蛋白,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老年人应注意筛查消化道疾病,选择易吸收的铁强化食品。所有人群均应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促进铁吸收,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利用率,出现乏力、苍白等贫血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