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查出肾炎吗

颜克强 副主任医师

颜克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泌尿外科

尿常规检查可以辅助诊断肾炎,但确诊需结合其他检查。肾炎的筛查主要通过尿常规中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管型、细菌等指标异常提示,最终确诊需依赖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肾穿刺活检、免疫学检查、病史评估等综合判断。

1、红细胞

尿常规中红细胞异常增多可能提示肾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时,红细胞通过滤过屏障进入尿液,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急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常伴随该现象。需进一步检查尿红细胞形态,若变形红细胞比例高,更支持肾小球源性出血。

2、白细胞

尿白细胞升高常见于间质性肾炎或泌尿系统感染。白细胞酯酶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性肾炎,但需与尿路感染鉴别。嗜酸性粒细胞尿对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有诊断价值,需结合用药史判断。

3、尿蛋白

持续性蛋白尿是肾炎的重要标志,尤其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50毫克时。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或机械屏障破坏会导致白蛋白漏出,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损伤敏感指标。需区分生理性蛋白尿与病理性蛋白尿。

4、管型

尿液中检出管型对肾炎有定位意义。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出血,白细胞管型多见于肾盂肾炎,颗粒管型反映肾小管损伤。透明管型在发热或运动后可短暂出现,需结合临床判断。

5、细菌

尿细菌培养阳性支持感染性肾炎诊断,但需区分标本污染。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尿中可检测到白细胞管型及细菌,急性期常见脓尿。无菌性脓尿需考虑结核或间质性肾炎可能。

确诊肾炎需完善系列检查。尿常规异常者应进行肾功能检测评估肾小球滤过率,肾脏超声观察结构变化,必要时行肾穿刺明确病理类型。日常生活中需控制血压血糖,限制高盐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适量饮水保持尿量,定期复查尿常规与肾功能。出现水肿、高血压等症状时应及时肾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