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颅内压升高可能由脑水肿、脑脊液循环障碍、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等原因引起。颅内压升高通常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意识障碍甚至脑疝。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腰椎穿刺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脑组织水分异常积聚会导致脑体积增大,常见于脑外伤、脑缺血缺氧或代谢紊乱。患者可能出现嗜睡、瞳孔不等大等症状。临床常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等药物脱水降颅压,严重时需行去骨瓣减压术。
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吸收受阻可引起交通性脑积水,先天性畸形或炎症可能导致梗阻性脑积水。典型表现为头痛晨起加重、步态不稳。治疗可采用乙酰唑胺片减少脑脊液分泌,必要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肿瘤、脑脓肿或血肿等占位病变会直接挤压脑组织,多见于胶质瘤、转移瘤等疾病。伴随症状包括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和癫痫发作。确诊后需手术切除病变,配合替莫唑胺胶囊等化疗药物控制病情。
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时,坏死组织和血肿会导致颅内容积增加。急性期患者可能出现偏瘫、失语等体征。治疗需使用注射用尤瑞克林改善脑循环,出血量大时需行血肿清除术。
头部撞击后发生的脑挫裂伤或硬膜下血肿可引起急性颅内压升高,常见于交通事故伤者。典型表现为伤后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紧急处理包括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减轻脑水肿,必要时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日常应注意避免头部剧烈晃动或撞击,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出现持续头痛伴呕吐时立即平卧并就医,避免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可能加重颅压的行为。恢复期可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定期复查头颅CT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