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患者通过规范终身服药,生存期可接近正常人群平均寿命。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抗病毒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与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坚持每日按时服用抗病毒药物,保持体内药物浓度稳定,可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限以下,使免疫功能逐步恢复。一线城市三甲医院随访数据显示,规律服药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多能维持在500个/微升以上,机会性感染概率显著降低。目前常用治疗方案包含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片、多替拉韦钠片、拉米夫定片等药物组合,需根据耐药检测结果个体化调整。
影响生存期的关键因素包括确诊时的免疫状态、是否合并其他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管理情况等。早期诊断并立即开始治疗的患者,预期寿命与健康人群差异较小。若确诊时已进入艾滋病期且合并严重机会性感染,需先控制并发症再启动抗病毒治疗,此类患者5年生存率仍可达较高水平。合并乙型肝炎、结核等基础疾病者需特别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艾滋病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生冷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及时就医。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多数患者可维持正常工作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