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肺叶间裂增厚不一定是癌症前兆,可能与炎症、结核、肺水肿等良性疾病有关,但也需警惕肺癌的可能性。肺叶间裂增厚通常由感染性病变、结核性胸膜炎、肺水肿、间质性肺病、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建议结合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进一步检查。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肺叶间裂增厚,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等。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黄痰等症状,胸部CT可见局部渗出性改变。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炎症控制后增厚可能逐渐吸收。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引发胸膜增厚粘连,表现为叶间裂线状增厚伴胸水。患者常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及痰培养确诊,治疗采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联合方案,疗程通常需6-9个月。
心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时,液体渗出可导致叶间裂增厚,多伴有双侧肺门蝴蝶征。患者表现为端坐呼吸、粉红色泡沫痰。需利尿剂如呋塞米片改善心功能,同时治疗原发病。胸部X线随访可见随着水肿消退,增厚现象逐步缓解。
特发性肺纤维化等疾病可引起叶间裂纤维化增厚,CT显示网格状改变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患者有进行性呼吸困难,肺功能提示限制性通气障碍。治疗需使用吡非尼酮胶囊、尼达尼布软胶囊抗纤维化,重症需氧疗支持。
周围型肺癌或胸膜间皮瘤可能浸润叶间裂,表现为不规则结节状增厚伴胸膜凹陷。需通过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小细胞肺癌可使用依托泊苷注射液联合顺铂注射液化疗,腺癌可检测EGFR基因突变选择吉非替尼片等靶向药物。
发现肺叶间裂增厚应完善增强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短期内无明显诱因的进行性增厚需警惕肿瘤可能。日常需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接触粉尘职业者做好防护,出现持续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及时就诊呼吸科。定期随访观察变化,必要时通过PET-CT或胸腔镜进一步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