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里面有白色絮状物

朱明炜 主任医师

朱明炜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尿液中出现白色絮状物可能是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或尿液结晶沉淀等原因引起的。主要有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尿液浓缩、乳糜尿、泌尿系统结石等原因。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可能导致尿液中存在脓性分泌物或脱落的上皮细胞,形成白色絮状物。尿路感染通常与细菌感染有关,可能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治疗尿路感染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三金片等药物。日常需多喝水,保持会阴清洁。

2、前列腺炎

男性前列腺炎患者可能出现前列腺液混入尿液的情况,导致尿液中存在白色絮状物。前列腺炎可能与细菌感染或前列腺充血有关,常伴有会阴胀痛、排尿不适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前列舒通胶囊、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阿奇霉素分散片等药物。避免久坐,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

3、尿液浓缩

饮水过少导致尿液浓缩时,尿液中盐类物质可能形成结晶沉淀,表现为白色絮状物。这种情况通常不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增加饮水量后絮状物可消失。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避免尿液过度浓缩。

4、乳糜尿

乳糜尿是由于淋巴管与尿路异常连通,导致淋巴液混入尿液中形成的。尿液静置后可能出现白色絮状沉淀或分层现象。乳糜尿可能与丝虫病、结核病或肿瘤压迫有关。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饮食需控制脂肪摄入。

5、泌尿系统结石

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在排尿时,小结石或结晶可能随尿液排出,表现为白色絮状物。结石可能引起腰痛、血尿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排石颗粒、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等药物,必要时需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日常需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

发现尿液中有白色絮状物时,建议记录出现频率及伴随症状,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日常应注意保持充足饮水量,避免憋尿,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宜清淡,限制高盐、高蛋白食物摄入。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