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炜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养脾的食物主要有山药、红枣、小米、薏米、南瓜等。脾虚可能与饮食不节、过度劳累、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等症状。建议脾虚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搭配饮食,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
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有助于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脾虚引起的食欲减退。山药中的黏液蛋白能保护胃黏膜,适合脾胃虚弱者煮粥或蒸食。新鲜山药可搭配排骨炖汤,干山药片可研磨成粉冲泡饮用。
红枣富含环磷酸腺苷和铁元素,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对脾虚血亏引起的面色萎黄有益。建议每日食用5-10枚,可单独蒸煮或与小米同熬成粥。湿热体质者应控制摄入量,避免加重痰湿。
小米性温味甘,含B族维生素和色氨酸,易被脾胃吸收,适合脾虚腹泻者作为主食。煮粥时可添加茯苓或莲子增强健脾效果。发酵后的小米粥更利于消化,适合术后或产后脾虚人群。
薏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作用,对脾虚湿盛导致的肢体困重有效。炒薏米健脾功效更强,可搭配赤小豆煮水代茶饮。体质虚寒者应配伍生姜或红枣中和其凉性。
南瓜所含果胶能保护胃肠黏膜,丰富的锌元素参与蛋白质合成,有助于改善脾虚营养不良。建议选择老南瓜蒸食或煮粥,搭配小米可增强补脾效果。糖尿病患者需控制食用量。
由人参、白术、茯苓等组成,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可能出现轻微口干等反应,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含黄芪、党参等成分,针对脾虚气陷导致的久泻脱肛、体倦乏力。宜饭前用温水冲服,高血压患者慎用。服药期间出现头痛心悸应停药就医。
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主治脾虚湿盛所致的大便溏泻。散剂可用米汤调服,糖尿病患者可选择无糖型。长期腹泻伴发热者禁用。
木香、砂仁配伍四君子汤,适用于脾虚气滞引起的脘腹胀满。服药期间保持饮食清淡,避免与滋补性中药同用。胃阴不足型胃痛者不适用。
含龙眼肉、酸枣仁等成分,用于心脾两虚引起的失眠健忘。宜用温开水送服,感冒患者暂停使用。服药两周症状无改善需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养护脾胃需注意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减少油炸辛辣刺激。可配合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消化,每日坚持30分钟快走改善脾胃运化功能。脾虚者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伤脾。若长期出现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