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怎么进行补充营养呢

7934次浏览

朱明炜 主任医师

朱明炜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贫血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铁元素、增加维生素摄入、适量食用动物肝脏、合理搭配膳食等方式补充营养。贫血可能与铁缺乏、维生素B12不足、叶酸缺乏、慢性失血、造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结构

贫血患者需保证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如鸡蛋、鱼类、豆制品等。蛋白质是血红蛋白合成的原料,同时可促进铁元素吸收。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方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加重胃肠负担。烹饪时减少高温油炸,多用蒸煮炖等方式保留食物营养。

2、补充铁元素

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吸收率较高,如牛肉、猪肝、血制品等。非血红素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如黑木耳、菠菜中,建议搭配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促进吸收。避免与浓茶、咖啡同食影响铁吸收,两餐间隔至少1小时。

3、增加维生素摄入

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可通过食用鱼类、蛋奶等补充。叶酸缺乏性贫血需增加深绿色蔬菜、动物肝脏摄入。维生素C可促进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提升吸收率,建议每日摄入新鲜水果200-350克。脂溶性维生素过量可能产生毒性,需控制补充剂量。

4、适量食用动物肝脏

猪肝、鸡肝等动物肝脏富含血红素铁、维生素B12和叶酸,每周食用2-3次,每次50-100克为宜。烹饪前需充分浸泡去除毒素,彻底加热灭菌。高尿酸血症患者应限制摄入,痛风急性期避免食用。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导致维生素A蓄积中毒。

5、合理搭配膳食

建议采用荤素搭配方式,如瘦肉配西兰花、猪肝炒青椒等组合。谷类与豆类搭配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如红豆饭、绿豆粥等。避免钙剂与铁剂同服,间隔2小时以上。餐后1小时内不宜饮用茶类,单宁酸会与铁形成不溶性复合物。慢性肾病患者需在营养师指导下控制蛋白质摄入种类。

贫血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建议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烹饪使用铁制炊具可增加膳食铁含量。长期素食者需定期监测血清铁蛋白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营养素。若出现头晕加重、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复查血常规检查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