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川崎病需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早期诊断对预防冠状动脉病变至关重要。
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病程第2周可能出现血小板显著升高。这些异常指标反映机体存在炎症反应,但需注意与细菌感染相鉴别。部分患儿会出现轻度贫血,可能与炎症消耗有关。
C反应蛋白是急性期反应蛋白,川崎病急性期通常明显升高,可作为疾病活动度的监测指标。该检查需配合血沉等指标综合判断,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数值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损伤风险存在一定相关性。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首选方法,需在病程第1-2周开始定期复查。检查可发现冠状动脉扩张、动脉瘤形成等特征性改变,同时能评估心包积液、心肌收缩功能等并发症。建议在病程第1、2、4、8周及半年内多次复查。
心电图检查可能显示PR间期延长、ST-T改变等心肌受累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这些改变多与冠状动脉缺血或心肌炎有关,但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动态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适用于超声发现中重度冠状动脉异常者。该检查能准确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动脉瘤位置及范围,但属于有创操作,通常不作为常规筛查手段。检查结果直接影响后续抗凝治疗方案制定。
确诊川崎病后需长期随访冠状动脉情况,建议患儿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低脂饮食,定期复查血脂血糖。家长应学会识别胸闷、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严格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不可擅自调整剂量。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但需控制高糖高盐食物摄入。疫苗接种需在医生指导下推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