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通常提示近期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可能由原发性感染、免疫力下降、皮肤黏膜破损、病毒潜伏激活或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局部护理、预防传播及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
首次接触单纯疱疹病毒后,机体产生IgM抗体作为早期免疫应答。患者可能出现口腔疱疹、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配合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熬夜、压力或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可能导致免疫力降低,使潜伏病毒重新激活。常表现为口唇周围簇集性水疱伴灼痛感。建议调整作息,必要时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调节免疫,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加用莫匹罗星软膏。
外伤、日晒或美容操作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增加病毒入侵概率。典型症状为局部红肿后出现透明疱疹。护理时应避免抓挠,外用喷昔洛韦乳膏,破损处可涂抹红霉素软膏预防继发感染。
既往感染后病毒长期潜伏于神经节,在应激状态下复发。复发时症状较轻,多局限于原发部位。除口服伐昔洛韦颗粒外,可冷敷缓解疼痛,保持患处干燥通风。
HIV感染或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造成IgM持续阳性。此类患者需排查多重感染,治疗需联合更昔洛韦注射液等强效抗病毒药物,严格监测肝肾功能。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发作期禁止亲吻婴幼儿。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赖氨酸的乳制品、鱼类,限制精氨酸含量高的坚果巧克力。保持规律运动增强体质,复发频繁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抗体滴度与免疫功能指标。出现高热、疱疹扩散或视力模糊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