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胸外科
动脉导管未闭是指胎儿期连接主动脉与肺动脉的动脉导管在出生后未正常闭合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动脉导管未闭可能由遗传因素、母体妊娠期感染、早产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喂养困难、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可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诊,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促闭合、介入封堵术、外科手术等。
部分动脉导管未闭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如染色体22q11微缺失综合征等。这类患儿可能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特殊面容等。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矫正为主,术后需定期复查心脏功能。相关药物包括改善心功能的盐酸地高辛口服溶液、利尿剂呋塞米片、预防感染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
妊娠早期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干扰胎儿心血管发育。这类患儿出生后除心脏杂音外,常伴听力视力异常。确诊需结合血清学检查,治疗需先控制感染再行导管干预。常用药物包括抗病毒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免疫调节剂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营养心肌的辅酶Q10胶囊等。
孕周不足37周的早产儿因肺血管阻力下降延迟,动脉导管闭合概率降低。表现为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波动,可通过前列腺素抑制剂如布洛芬混悬滴剂促进导管闭合。若药物治疗无效,体重超过2千克者可选择弹簧圈封堵术。需配合使用呼吸支持设备及营养补充剂如小儿氨基酸注射液。
高原居住或出生窒息等缺氧情况会抑制导管闭合机制。这类患者可能出现紫绀、杵状指等缺氧体征,需通过吸氧改善血氧状态。对于持续未闭的导管,可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术后需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疗程3-6个月。
合并法洛四联症、主动脉缩窄等复杂先心病时,动脉导管未闭可能作为代偿通道存在。需通过心导管检查评估血流动力学,治疗以矫正主要畸形为主。术前准备可能涉及改善心功能的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抗凝的华法林钠片等药物,术后需长期随访。
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呼吸道感染,保证充足热量摄入。母乳喂养者母亲应补充叶酸和铁剂,人工喂养建议选择强化配方奶粉。术后恢复期每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学龄期儿童体育课需根据心功能分级调整活动强度。居住高原地区者建议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出现口唇青紫应及时吸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