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会引起低血压

4.7万次浏览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低血压可能由遗传因素、体位改变、药物作用、脱水或严重疾病引起。主要有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药物性低血压、内分泌性低血压、心源性低血压等情况。

1、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通常发生在快速站立时,由于重力作用导致血液暂时积聚在下肢,引起脑部供血不足。常见于老年人或长期卧床者,可能伴随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建议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增加水和盐分摄入,必要时穿戴弹力袜改善循环。

2、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多见于糖尿病患者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进食后大量血液流向胃肠系统导致血压下降。典型表现为餐后30分钟内出现乏力、嗜睡。建议少量多餐,避免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餐后适当休息。

3、药物性低血压

部分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控释片、盐酸特拉唑嗪片可能引起血压过度降低,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导致血容量减少也会诱发低血压。若出现心悸、冷汗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药。

4、内分泌性低血压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激素分泌不足,影响血管张力调节。常伴皮肤色素沉着、畏寒等症状。需通过血液检查确诊,并遵医嘱补充氢化可的松片或左甲状腺素钠片。

5、心源性低血压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会导致心输出量骤减,引发休克性低血压。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危重症状,需立即呼叫急救,通过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明确病因后实施介入治疗。

日常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避免突然起身或长时间站立。饮食可适当增加含钠食物如海带、紫菜,但高血压患者需谨慎。适度进行游泳、快走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若反复出现晕厥、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完善动态血压监测、倾斜试验等检查排除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