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的检查方式有哪些

7934次浏览

徐建威 副主任医师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动脉瘤的检查方式主要有超声检查、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X线平片检查。

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且经济的检查方式,适用于筛查和初步诊断动脉瘤。通过高频声波成像可以观察到血管壁的结构异常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尤其对腹主动脉瘤和四肢动脉瘤的检出率较高。检查过程中无须使用造影剂,适合肾功能不全或对碘剂过敏的患者。但超声检查受操作者经验影响较大,对深部血管或肥胖患者的成像效果可能受限。

2、CT血管成像

CT血管成像通过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后快速扫描,能清晰显示血管三维结构,对颅内动脉瘤和胸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价值较高。该检查具有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可同时评估血管壁钙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但需注意对比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肾功能损害,检查前需评估患者基础肾功能。

3、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无须电离辐射和碘对比剂,利用血液流动特性生成血管图像,适合多次随访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敏感度较高,能清晰显示瘤体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检查时间较长且对患者配合度要求高,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或幽闭恐惧症患者可能无法完成检查。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通过导管插入血管注入对比剂,可动态观察血流情况并精确测量瘤体大小。该检查在诊断同时可进行介入治疗,但属于有创操作,存在穿刺部位血肿、血管损伤等风险。通常在其他检查结果不明确或计划手术治疗时采用。

5、X线平片检查

X线平片对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有限,仅能显示血管壁钙化或巨大动脉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征象。通常作为其他影像学检查的补充手段,或在急诊情况下初步评估动脉瘤破裂导致的纵隔增宽等间接征象。检查辐射量较低但敏感度和特异度不足,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发现动脉瘤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用力,控制血压在稳定水平。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以维持血管弹性。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监测瘤体变化,按医嘱服用降压或降脂药物。若出现突发剧烈疼痛、意识改变等动脉瘤破裂征兆,须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