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杉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中医科
胃肠吸收功能不良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消化酶、治疗基础疾病、改善肠道菌群、适度运动等方式增加体重。胃肠吸收不良可能与慢性胃炎、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调、胰腺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
选择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香蕉泥、蒸蛋羹、燕麦粥,每日增加1-2次加餐。将食用油替换为橄榄油、亚麻籽油等优质脂肪,每餐添加10-15克坚果粉。避免粗纤维过多的蔬菜和油炸食品,肉类以剁碎的鱼虾、鸡胸肉为主,采用炖煮方式烹调。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酶肠溶胶囊、复方消化酶胶囊等助消化药物,适用于胰腺分泌不足导致的脂肪泻。乳糖不耐受者可选用乳糖酶片,随餐服用能帮助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者需配合胃蛋白酶颗粒改善蛋白质消化。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需规范进行四联疗法,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配合铋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需服用甲巯咪唑片控制代谢状态。乳糜泻患者必须严格无麸质饮食,必要时补充维生素AD胶丸纠正营养不良。
持续1-3个月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微生态制剂,餐后温水送服。每日摄入200-300克无糖酸奶补充益生菌,避免与抗生素同服。可适当食用发酵食品如味噌汤、泡菜,但需观察胃肠耐受情况。
每周进行3-4次抗阻训练如弹力带操、器械练习,配合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增强食欲。避免长时间有氧运动消耗热量,运动后及时补充乳清蛋白粉或全营养配方粉。睡前2小时可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
建议记录每日饮食和体重变化,定期监测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烹饪时可将食材切碎或打成糊状,采用少食多餐模式减轻胃肠负担。避免空腹饮用咖啡浓茶,两餐之间可适量食用芝麻糊、枣泥糕等高能量零食。若持续体重下降或出现水肿、贫血等症状,需及时进行胃肠镜和内分泌系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