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低血糖抽搐通常由血糖水平快速下降引起,可能与胰岛素过量、长时间未进食、剧烈运动、肝肾功能异常、胰岛细胞瘤等因素有关。低血糖抽搐表现为肌肉不自主收缩、意识模糊等症状,需及时补充糖分并就医。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物过量可能导致血糖骤降。伴随心悸、出汗等症状时需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医生可能调整药物剂量或改用格列美脲片、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片等口服降糖药。
超过8小时未摄入食物会使肝糖原耗尽,常见于减肥人群或饮食不规律者。建议随身携带糖果或饼干,出现头晕、手抖等前驱症状时及时补充能量。胃肠功能紊乱者可考虑少食多餐。
高强度运动后肌肉大量消耗血糖,运动员或健身爱好者易发。运动前应补充碳水化合物,运动中可饮用含糖饮料。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原累积病等代谢异常。
肝硬化或慢性肾病会影响糖异生能力,导致血糖调节功能下降。这类患者需监测肝功能指标,必要时使用护肝片、复方α-酮酸片等药物,并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胰腺肿瘤自主分泌过量胰岛素引发顽固性低血糖。典型表现为空腹发作、进行性加重,确诊需做胰腺CT和胰岛素测定。手术切除是根治方法,术前可用二氮嗪胶囊控制症状。
日常需规律进食富含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避免空腹饮酒或熬夜。建议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运动时需有同伴陪同。反复出现抽搐者应完善72小时饥饿试验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家长发现儿童异常兴奋或面色苍白时,需立即喂食果汁并监测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