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新生儿胀气频繁吃奶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单次奶量、拍嗝排气、腹部按摩、遵医嘱使用药物等方式缓解。新生儿胀气通常由胃肠功能未成熟、喂养不当、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衡、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喂养时保持新生儿头部略高于身体,采用半直立姿势,避免平躺喂奶。母乳喂养时让婴儿完全含住乳晕,奶瓶喂养选择防胀气奶嘴,减少空气吸入。喂奶后竖抱15分钟帮助气体自然排出。若出现吐奶或呛咳,家长需立即停止喂养并轻拍背部。
少量多次喂养可减轻胃肠负担,单次奶量不超过90毫升,间隔2小时左右。家长需观察婴儿饥饿信号,避免过度喂养。配方奶喂养需按标准比例冲泡,过浓或过稀均可能加重胀气。记录每日喂养量及胀气发作时间,便于医生评估。
每喂完30毫升奶或单侧乳房哺乳后,家长需将婴儿竖抱拍嗝5分钟。可采用坐姿拍背法或肩部倚靠法,手掌呈空心状从下向上轻拍。若拍嗝困难,可让婴儿俯卧于家长膝盖轻抚背部。配合顺时针腹部按摩能提升排气效果。
在两次喂奶间隔期,用指腹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3分钟,力度以皮肤微微凹陷为宜。可配合婴儿润肤油减少摩擦,按摩后做蹬自行车动作帮助排气。若按摩时哭闹加剧或触及硬块,家长需停止操作并就医排查肠梗阻。
严重胀气可遵医嘱使用西甲硅油乳剂帮助分解气泡,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乳糖不耐受婴儿需更换无乳糖配方奶粉,过敏体质婴儿可能需深度水解蛋白奶粉。禁用自行服用促胃肠动力药,所有药物需在儿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日常注意观察婴儿精神状态、排便性状及体重增长曲线。母乳喂养母亲需减少豆类、花椰菜等产气食物摄入,奶瓶喂养前检查奶嘴孔大小。若胀气伴随呕吐、血便、发热或持续哭闹超过3小时,家长需立即带婴儿至儿科急诊。保持婴儿睡眠环境温暖舒适,避免腹部受凉加重肠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