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主动脉缩窄无法完全预防,但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发病概率。主动脉缩窄是一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主要与胎儿期发育异常有关,部分后天因素可能加重病情。
胎儿期主动脉发育异常是主动脉缩窄的核心病因,母体妊娠期间糖尿病、病毒感染或接触致畸物质可能增加胎儿心血管畸形风险。孕期规范产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胎儿心脏结构异常,但无法完全避免主动脉缩窄发生。对于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的孕妇,妊娠早期进行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具有重要价值。
后天获得性主动脉缩窄多与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等疾病相关,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可减少血管病变进展风险。规律监测血压变化对已确诊患者尤为重要,血压剧烈波动可能加速主动脉壁损伤。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等血管损伤行为,保持适度运动习惯,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
建议存在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儿童期发现心脏杂音应及时排查先天性心脏病。已确诊患者需遵医嘱规范治疗,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日常注意监测四肢血压差异,出现头痛、下肢无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