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胃窦增生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胃酸反流、药物刺激、遗传因素、慢性胃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内镜治疗、饮食调整、生活方式干预、定期复查等方式改善。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窦增生的常见原因,该细菌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炎症反复刺激引发增生。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感等症状。确诊需通过碳13/14呼气试验或胃镜活检。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四联疗法,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用药。根除细菌后需复查确认疗效。
胃食管反流病导致胃酸持续刺激胃窦黏膜,可能引起反应性增生。典型症状包括烧心、反酸,夜间症状可能加重。建议避免高脂饮食和睡前进食,睡眠时抬高床头。药物可选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胃酸,或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分泌。顽固性病例可能需要胃底折叠术治疗。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可能损伤胃黏膜,导致防御性增生。这类患者应评估用药必要性,必要时更换为对胃肠刺激较小的塞来昔布胶囊。同时需配合胃黏膜保护剂如瑞巴派特片治疗,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胃黏膜情况。
部分胃窦增生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可能与基因多态性导致的黏膜修复异常有关。这类人群更需注意避免烟酒刺激,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若伴随胃泌素瘤等遗传性疾病,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控制激素分泌。
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胆汁反流性胃炎长期未控制,可能进展为胃窦增生。患者常有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治疗需消除病因,胆汁反流者可选用熊去氧胆酸胶囊,配合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片。中重度肠上皮化生需每6-12个月复查胃镜,警惕癌变风险。
胃窦增生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烫、辛辣食物,戒烟限酒。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南瓜等,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适当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有助于胃肠蠕动。心理压力可能加重症状,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调节。所有用药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若出现呕血、黑便、体重骤降等报警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