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吃药应该注意些什么

1.11万次浏览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发烧用药需注意药物选择、剂量控制、用药间隔、观察反应及避免混用药物。儿童发热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反应、中暑或疫苗接种反应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或清热解毒口服液等药物。

1、药物选择

儿童退热药物需根据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剂型,如布洛芬混悬液适用于6个月以上婴幼儿,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可用于3个月以上婴儿。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的药物。家长需注意药物成分,部分复方制剂可能含有咖啡因等不适合儿童的成分。

2、剂量控制

退热药剂量需严格按体重计算,不可自行增减。布洛芬混悬液常用剂量为5-10mg/kg/次,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为10-15mg/kg/次。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或遵医嘱,避免使用家用汤匙随意估量。过量服用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伤。

3、用药间隔

同种退热药使用间隔需保持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时,间隔时间应保持2小时以上。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反复超过39℃时,家长需带孩子就医而非自行增加用药频次。

4、观察反应

服药后30-60分钟应监测体温变化,观察是否出现皮疹、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引起罕见但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若发热伴随颈部僵硬、持续呕吐、意识改变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脑膜炎等严重疾病。

5、避免混用

不同退热药成分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如对乙酰氨基酚与含相同成分的感冒药同服会导致过量。中药退热制剂与西药联用前应咨询医生。发热期间避免自行加用抗生素,除非经医生确诊为细菌感染。物理降温可作为药物辅助,但酒精擦浴不适用于儿童。

儿童发热期间家长需保持环境通风,适当减少衣物,鼓励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口服补液盐。监测体温变化记录发热曲线,观察伴随症状如咳嗽、腹泻等。发热期间饮食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保证充足休息。若出现热性惊厥应立即侧卧防止窒息,记录发作时长并及时送医。退热治疗同时需针对病因进行干预,避免单纯追求体温正常而忽视原发病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