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性肝胆管结石怎么办

1.55万次浏览

咸国哲 主任医师

咸国哲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泥沙性肝胆管结石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内镜取石、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泥沙性肝胆管结石通常由胆汁淤积、胆道感染、代谢异常、寄生虫感染、胆道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

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避免胆汁过度分泌加重胆管负担。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可稀释胆汁浓度。合并胆道感染时应禁食油腻,以流质饮食为主。

2、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胆汁溶解,适用于胆固醇性结石。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可控制胆道感染引发的炎症。山莨菪碱片能缓解胆绞痛症状。药物治疗需配合影像学复查,结石直径超过5毫米或引发梗阻时需考虑其他治疗方式。

3、内镜取石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适用于肝外胆管结石,通过十二指肠镜取出结石。术中可同步放置胆管支架解除梗阻。该方法创伤小但可能需多次操作,对肝内广泛结石效果有限。术后需监测血淀粉酶预防胰腺炎。

4、手术治疗

肝部分切除术适用于局限肝段结石合并肝萎缩患者。胆肠吻合术可重建胆汁引流通道,但存在反流性胆管炎风险。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恢复更快,但对复杂病例需中转开腹。术前需评估肝功能储备,术后需长期随访预防复发。

5、中医调理

大柴胡汤加减可疏肝利胆,改善胆汁淤积状态。金钱草颗粒有助于小型结石排出。耳穴贴压胆胰穴区可能缓解隐痛症状。需注意中药疗程较长,急性感染期应配合抗生素使用。体质调理期间应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诱发胆绞痛。每3-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监测结石变化,出现发热、黄疸、持续性腹痛需立即就医。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胆汁代谢。合并糖尿病或高脂血症者需同步治疗基础疾病,降低结石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