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的睾丸有时候不见了

2.84万次浏览

张国喜 副主任医师

张国喜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小男孩的睾丸有时候不见了可能是隐睾症的表现。隐睾症是指睾丸未下降至阴囊,停留在腹腔或腹股沟区,主要有先天性发育异常、激素水平不足、解剖结构异常、遗传因素、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等原因引起。

1、先天性发育异常

胚胎期睾丸从腹腔下降至阴囊的过程受阻可能导致隐睾症。这类情况通常在出生后6个月内可自行下降,若未改善需就医评估。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液促进睾丸下降,或采用睾丸固定术治疗。家长需定期观察阴囊内睾丸位置变化。

2、激素水平不足

母体妊娠期雄激素分泌不足或胎儿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障碍会影响睾丸下降。此类患儿可能伴有阴茎发育偏小,可通过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家长应注意记录睾丸出现频率,避免高温环境影响睾丸发育。

3、解剖结构异常

腹股沟管狭窄、精索血管过短等解剖问题会限制睾丸移动。这类情况多需手术矫正,常见术式包括开放型睾丸固定术和腹腔镜手术。术前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睾丸位置,术后需防止伤口感染。

4、遗传因素

染色体异常如克氏综合征或特定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隐睾。这类患儿往往伴有其他发育异常,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治疗需多学科协作,可能涉及激素替代疗法。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整体生长发育情况。

5、早产或低出生体重

早产儿睾丸下降过程未完成的发生率较高。多数在出生后3-6个月可自然下降,期间需定期儿科随访。若持续未降可能需使用注射用尿促性素,严重者行微创手术。家长需避免过度挤压患儿腹部。

发现孩子睾丸位置异常应及时就诊小儿外科或泌尿外科,2岁前是黄金治疗期。日常避免穿紧身裤,洗澡时检查睾丸位置,记录异常出现频率。饮食注意补充锌等微量元素,避免接触环境雌激素。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睾丸发育,未经治疗的隐睾可能影响生育功能并增加睾丸肿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