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面部丹毒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治疗或联合物理治疗,主要方法有青霉素注射、头孢类口服、局部冷敷、抬高患肢和卧床休息。面部丹毒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需及时干预防止并发症。
青霉素钠注射液是面部丹毒的首选药物,能有效杀灭链球菌。对于无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医生可能建议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治疗期间需监测是否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若感染扩散至淋巴系统,可能需延长疗程至10-14天。青霉素V钾片可作为后续巩固治疗的选择。
头孢氨苄胶囊或头孢呋辛酯片适用于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治疗。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作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不适和皮疹。用药期间应避免饮酒,防止双硫仑样反应。对于合并蜂窝织炎的情况,可能需要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增强抗感染效果。
采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纱布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冷敷能减轻红肿热痛症状,但需注意避免冻伤。操作前后需严格手部消毒,防止交叉感染。若皮肤出现水疱或破损,应改用硼酸洗液湿敷并配合莫匹罗星软膏外用。
病变位于面颊部时,建议半卧位休息并用软枕垫高头部。这有助于促进淋巴回流,减轻组织水肿。同时应避免用力揉搓或挤压病灶,防止细菌扩散。对于下肢合并丹毒的情况,需绝对卧床并将患肢抬高30度以上。
急性期应严格卧床3-5天,减少机体耗氧量。保持室内通风但避免冷风直吹,室温维持在22-26℃。高热患者可采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但禁用阿司匹林以防诱发Reye综合征。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治疗期间应保持面部清洁,使用温和的氨基酸类洗面奶,避免摩擦刺激。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蒸蛋、鲫鱼豆腐汤等,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恢复后需注意防治足癣、鼻炎等诱发因素,外出时做好防晒。若出现寒战、高热不退或意识改变,须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