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60岁后老人的空腹血糖值一般应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低于10.0mmol/L。具体目标需结合个体健康状况、并发症风险等因素调整。
对于多数健康状况稳定的老年人,空腹血糖维持在4.4-7.0mmol/L可降低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同时避免低血糖风险。餐后血糖不超过10.0mmol/L有助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概率。这一范围参考了国内外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兼顾安全性与可行性。血糖监测应涵盖空腹、三餐后及睡前多个时间点,尤其需关注夜间和清晨血糖波动。部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宽松的控制目标。
存在严重慢性疾病或预期寿命有限的老年人,血糖控制可适当放宽至空腹7.0-8.5mmol/L,餐后11.1mmol/L以内。这类人群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较高,过度严格控糖可能带来更大危害。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的患者需特别注意防范低血糖,这类药物可能导致血糖骤降。认知功能障碍者因无法准确感知低血糖症状,也应设定相对宽松的控糖标准。
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理想值一般不超过7.5%。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和适度运动,避免空腹饮酒或剧烈运动。血糖仪使用前应校准,测量结果异常时需重复确认。若出现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进食含糖食物。所有控糖方案均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根据身体状况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