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国哲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预防胆道结石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规律运动、定期体检、及时治疗相关疾病等方式实现。胆道结石的形成与胆汁成分失衡、胆固醇代谢异常、胆道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减少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的摄入,避免油炸食品和过量饱和脂肪酸。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可稀释胆汁浓度,建议分次少量饮用。
肥胖人群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较高,建议通过科学减重使体质指数维持在18.5-23.9。避免快速减肥导致胆汁淤积,每周减重不超过0.5-1公斤。腰围男性应控制在85厘米以下,女性80厘米以下。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改善脂质代谢。避免久坐不动,每1-2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运动时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导致胆汁浓缩。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肝胆超声检查,糖尿病、肝硬化等高风险人群需缩短复查间隔。关注血脂异常情况,总胆固醇宜控制在5.2毫摩尔/升以下。发现胆囊息肉或胆管扩张时应遵医嘱随访。
及时控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规范治疗胆道感染。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需定期监测胆汁成分。溶血性贫血患者应注意胆红素代谢情况,必要时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调节胆汁成分。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空腹或暴饮暴食,建议每日三餐定时定量。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出现右上腹隐痛、饭后腹胀、脂肪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已发生胆道结石者需根据结石大小和位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腹腔镜手术等治疗方式,术后仍需坚持预防措施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