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老年人便秘可能由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活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慢性疾病、精神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便秘通常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生活方式或使用药物干预。
老年人因咀嚼功能下降或饮食偏好改变,可能减少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并增加粪便体积。可适量增加西蓝花、燕麦、苹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若长期缺乏膳食纤维可能导致顽固性便秘。
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会使肠蠕动减慢。建议根据身体情况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卧床老人可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运动不足还可能加重其他慢性疾病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部分老年人服用的钙剂、铁剂、抗胆碱能药物可能抑制肠道蠕动。降压药中的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也可能导致便秘。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配合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或开塞露等缓泻药物。
糖尿病引发的自主神经病变会影响结肠运动功能,甲状腺功能减退会降低基础代谢率。这两种疾病均需规范治疗原发病。肠易激综合征或结肠肿瘤等器质性疾病也可能表现为便秘,需通过肠镜等检查明确诊断。
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可能通过脑肠轴影响肠道功能。独居老人因如厕环境改变可能刻意抑制便意。心理疏导结合规律作息有助于改善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短期使用复方芦荟胶囊等中成药调节。
老年人便秘护理需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每日晨起后尝试排便效果较好。饮食中可添加亚麻籽油或蜂蜜润滑肠道,但糖尿病患者慎用。适当腹部热敷配合顺时针按摩能缓解症状。若出现便血、体重下降或持续腹痛需立即就医排除严重疾病。日常注意记录排便情况,复诊时向医生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