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心脏介入手术是通过血管穿刺技术对心脏及冠状动脉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类微创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这类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适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诊疗。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向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并拍摄X光影像,可清晰显示血管狭窄或堵塞的位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能有效开通狭窄的血管。心脏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释放射频能量,精准破坏导致心律失常的异常心肌组织。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采用特制封堵器闭合心脏缺损。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通过皮下放置脉冲发生器连接电极导线,纠正缓慢型心律失常。
接受心脏介入手术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评估手术风险。术中采用局部麻醉配合镇静药物,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完成手术。术后需卧床制动穿刺肢体6-12小时,密切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多数患者术后1-3天可恢复日常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是支架植入术后的关键治疗措施,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
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术后心脏康复,建议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戒烟限酒可降低血管再狭窄风险。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能改善心肺功能,但运动强度需循序渐进。术后出现胸痛、心悸或穿刺部位肿胀发热时应及时就医。定期随访监测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评估手术效果和心脏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