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氧疗、雾化吸入治疗、机械通气等方式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通常由病毒感染、过敏反应、免疫功能低下、环境刺激、先天性气道异常等原因引起。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适宜的温湿度,避免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接触。适当抬高患儿头部,有助于减轻呼吸困难。少量多次喂食,避免呛咳,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哺乳。发热时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
病毒感染引起的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治疗。喘息明显者可短期使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继发细菌感染时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痰液黏稠者可配合氨溴索口服溶液祛痰。注意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2%时需给予氧疗,一般采用鼻导管或头罩吸氧,氧浓度控制在30%-40%。严重呼吸困难者可能需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氧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氧变化,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氧中毒。
采用压缩雾化器将药物转化为微小颗粒直接作用于气道,常用药物包括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扩张支气管、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抗炎。雾化前后需清洁面部,雾化时保持坐位或半卧位,每次治疗10-15分钟。治疗后协助拍背排痰,观察有无心悸或震颤等不良反应。
出现呼吸衰竭时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参数设置需根据患儿体重调整,初始潮气量6-8ml/kg。通气期间加强气道湿化,定时吸痰保持通畅。密切监测血气分析,逐步下调呼吸机参数直至撤机。严重病例可能需体外膜肺氧合支持。
患儿应保持安静休息,避免剧烈哭闹加重缺氧。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泥等,少量多餐。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制剂增强免疫力。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和呼吸频率,观察有无口唇发绀或三凹征。疾病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触患儿前后规范洗手。如出现呼吸急促超过60次/分、喂养困难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