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遗传妈妈还是爸爸

2.73万次浏览

赵蕾 副主任医师

赵蕾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远视可能遗传自母亲或父亲,遗传概率与父母双方基因共同相关。远视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眼球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物模糊、眼疲劳、头痛等症状。

1、遗传因素

远视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中任意一方存在远视,子女遗传概率会有所增加。若父母双方均为远视患者,子女遗传概率更高。远视属于多基因遗传病,遗传模式复杂,可能涉及多个基因位点的共同作用。目前研究发现,PAX6、SHH等基因与眼球发育密切相关,这些基因的异常可能导致远视发生。

2、环境因素

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远视的发生发展。

孕期母亲营养状况、胎儿发育环境、出生后用眼习惯等都可能影响眼球发育。例如孕期缺乏维生素A可能影响胎儿眼球发育,儿童期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可能加重远视症状。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保证充足光照、定期户外活动有助于预防远视进展。

3、眼球发育异常

远视主要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屈光力过弱导致。眼球发育异常可能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远视发生。部分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眼轴增长,远视度数可能逐渐降低。但若眼球发育异常持续存在,远视可能维持或加重。

4、角膜曲率异常

角膜曲率过平会导致眼球屈光力不足,这也是远视的常见原因之一。角膜曲率异常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与后天发育相关。角膜曲率异常引起的远视通常需要通过光学矫正改善视力,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晶状体调节异常

晶状体调节能力减弱可能导致远视症状加重。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下降,调节能力减弱,可能使潜在的远视显现。这种情况多见于中老年人,称为调节性远视。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适当进行调节训练有助于延缓调节功能衰退。

远视患者应注意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儿童建议每6-12个月检查一次视力。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等营养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西蓝花、蓝莓等。若出现视力下降、眼疲劳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如配戴眼镜、角膜接触镜或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