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患者心动过缓的毒物是什么

1.95万次浏览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导致患者心动过缓的毒物主要有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有机磷农药以及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60次/分,可能由药物过量、中毒或代谢异常等因素导致,需结合毒物接触史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1、洋地黄类药物

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片、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等过量使用可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导致心动过缓。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黄视等中毒症状。治疗需立即停用药物,并遵医嘱使用地高辛特异性抗体片段注射液纠正中毒,同时监测血钾水平。

2、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β受体阻滞剂过量会阻断心脏β1受体,抑制心肌收缩力和传导系统,引发显著心动过缓。严重时可出现低血压、支气管痉挛。需静脉给予阿托品注射液或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拮抗,必要时行临时起搏治疗。

3、钙通道阻滞剂

维拉帕米缓释片、地尔硫卓缓释胶囊等钙通道阻滞剂中毒时,会抑制钙离子内流,减慢窦房结自律性和房室传导。患者常伴低血压、意识障碍。治疗需洗胃清除未吸收药物,静脉给予钙剂如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并维持循环稳定。

4、有机磷农药

敌敌畏、乐果等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乙酰胆碱过量蓄积会过度刺激迷走神经,导致窦性心动过缓。伴随症状包括瞳孔缩小、大汗、肌颤。需立即使用阿托品注射液对抗胆碱能效应,并联用氯解磷定注射液复活胆碱酯酶。

5、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片、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过量使用可能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引发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需心电监护下停用相关药物,必要时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或临时起搏器维持心率。

对于心动过缓患者,应立即停止接触可疑毒物并就医。日常需妥善保管药物和农药,避免误服或过量使用。用药期间定期监测心率,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及时就诊。医务人员处理中毒性心动过缓时需根据毒物类型选择解毒剂,同时维持呼吸道通畅和血流动力学稳定,严重者需转入重症监护病房。